缓解不完的压力和捎带手的患者教育
医药医疗1289人浏览2025.06.13
纵观近些年的互联网热门视频的发展,除了电影解说、搞笑段子、实用技巧、时事评论等人气大类,还有一支异军突起的品类,不仅发轫之际让人难觅踪迹,而且愈发风生水起——解压视频。修驴蹄,洗地毯,捏泡泡,混油漆……你可能没看过,但一定刷到过。
所有的视频都是人做的,最后给人看的(然而AI时代这两点都可能存疑)。一个视频大类的爆火也不可能是毫无根据的。解压视频的风靡,其实谜底就在谜面上。
人的本质还是动物,破坏欲让我们可以脱下外衣放纵天性;人的特点是社会性,修复与重建则是文明给予我们的面具与阶梯。
当你想清楚这些,你必须付出的代价就仅仅是重复的几个10分钟和明早可能的起床困难,而解压视频带给你的则是今晚——当下的神经麻痹毒药。
而耳鼻喉和齿科,可能是当前最能从中获利的两个医学学科。一方面,不管是洗牙还是外耳道清洁,流程固定,枯燥到医生很可能在为你治疗时在怀疑十几年的学习规培实习是否值得,进而开始思考人类的高等问题;然而每次遇到的案例又各有各的棘手问题,把他们从对存在的本质的思考中奋力拽出,回到患者为本、希波克拉底誓言。恭喜大家,这样你就拥有了解压视频的基本要素:重复,和重复中的区别。另一方面,严苛的平台限制和政策约束,给绝大多数科室关上了视觉——最直观的患者示教的方式的大门。最后只能投向3D动画、脱敏图文,而这些对专注治病救人的医生来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至于几十年未清洁,大如累卵的牙垢(真的有)和彻底密闭的外耳道(也真的有,见过的医生请现身说法)会让观众恶心?恶心不是你该考虑的,它一定是患者长期对自身健康忽视的客观存在,它也许是平台推流障碍之一,它同时也十分是受众的自我筛选机制。毕竟我猜,播放上万的洗牙采耳视频的初衷,一定不是对应医生对他们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患者的恶意报复。
把清洁牙垢戏称作“挖矿”,拿超声洁牙机、喷砂器、吸唾管当ASMR,从满口黄色牙垢到露出牙齿“庐山真面目”的清洁满足感,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口腔健康卫生状况无止境的好奇,你无法想象和解释当代年轻人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但随着满屏飘过的“解压”“舒服了”“上头”弹幕,你一定能认识到这是不可忽视的赛道,提供了无可限量价值的压力释放,也一定程度上用“人比人差”缓解了不少观众自我健康焦虑。压力,释放,成为了一类视频的标签,这就足够解释了。
让我们回到了治病救人的话题。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病情发展初期及时防治,比病入膏肓再激进或保守治疗要好得多——当然治疗后让普通人或者患者产生的对医术高明印象的效果可能恰恰相反。
正如前面所说,医生绝不是为了恶心大家才上传洗牙采耳的视频,我相信他们的初心一定是从广大人民的健康出发,甚至带了一些对患者教育的绝望。更罔论大部分医生可能只是想记录属于他们身份的生活,从引导群众到真正回归群众。
而随着高粘性用户对视频的欲罢不能,他们来,他们看,他们被征服。弹幕跟随节奏复述流程,观众永远猎奇下一期是否有更大的牙结石,真菌感染更严重的耳道,评论对知之甚少的小白疑问几十上百的“准科普”爬楼回复,甚至不用医生博主亲自说话、视频贴字科普教育,以防治为目标的患者教育,和医生本身的IP价值已然水到渠成。
以洗牙为例,一些“洗牙导致掉牙”“洗牙出血痛苦”“洗牙扩大牙缝”之类的高频患者痛点,几乎会出现在每期视频下面,也几乎都会得到观众的正确解惑,不论是从医学科学角度还是自身治疗经验。
这在以往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而且可预测的是,这批受众自身的健康意识已然被高度活跃,身边的人群也伴随着视频分享按钮或是他们日常留心观察逐渐被影响,避开了“从医生到患者”这种身份压制、治疗导向科普教育的弊端,投入了全民战争的汪洋。
这样反过来,相关领域的医生也获得更大的便利,患者自我学习自我初诊的能力,治疗和宣讲的配合度,甚至是通过分享视频、博主的闲聊拉近医患关系,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如今不仅洗牙解压视频发展稳步,甚至阻生齿拔牙视频也开始上升趋势,无疑对“同样是拔牙为什么我的比别人贵”“智齿痛但害怕拔牙”之类的问题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科普就是这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点带面,从解压出发到患者教育,好像都已经是捎带手级别的了。
当然,成功的医生IP和患者教育绝不是无脑、随手地上传清洁治疗视频这么简单,也绝非0科普全权依赖观众“自科普”循环,相关成功的医生博主也一定付出了筛选、制作、准确科普等的隐形努力,在初期也需要相对高频回复错误评论,校正患者认知。
甚至大部分也选择了借助专做医生IP的MCN力量,在探索、发展解压式患者教育视频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相对于洗牙、外耳道冲洗之外的医疗领域,此类以解压出发带动科普的视频发展模式可能遇到的阻碍会难以想象,也绝非身为医生一个维度能够解决。
相关资讯
医药医疗 健康科普怎么做?这些高流量选题和适合科室请收好!
健康科普内容铺天盖地,但真正能引发大众关注的却不多。选题和科室选择是关键——不是所有医学知识都适合科普,也不是所有医生都适合做自媒体。究竟哪些健康话题很受欢迎?哪些科室的医生更适合线上科普?让我们一探究竟。
346人浏览2025.07.31

医药医疗 药品追溯码“揪出”骗保大案!这些“回流药”套路被曝光!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医保卡买的药,可能被低价回收后换个地方再次销售?近期,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利用药品追溯码大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破获多起“回流药”骗保案。这些案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灰色产业链?又是如何被“一码锁定”的?一起来看看!
574人浏览2025.07.31

医药医疗 医生做科普:是情怀还是双赢?揭秘白衣天使的科普动力
清晨查房,下午手术,深夜写病历——这是传统医生的标准画像。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正挤出时间拍摄科普视频、撰写健康文章。这种看似“额外"的工作,究竟是他们的一时兴起,还是医疗行业的深层变革?今天,我们揭开医生投身科普背后的多重动因。
335人浏览2025.07.25

医药医疗 医生做科普视频的6种热销款风格,总有一种适合你!
“同样的内容,别人拍出来点赞过万,自己发却没人看"——这是很多医生做短视频时的困惑。其实,医学科普不是内容不够专业,而是表达形式没抓住观众兴趣。 今天,我们整理了医生科普很受欢迎的6种视频风格,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人设定位,让专业知识真正“出圈"!
456人浏览2025.07.17

医药医疗 医生做科普,选对平台很重要!四大平台受众与风格全解析
许多医生满怀热情做健康科普,却发现视频播放量惨淡。其实,不是内容不够好,而是平台特性和受众偏好没摸透。 抖音用户爱看什么?小红书的科普该怎么讲?今日头条和视频号又适合什么风格?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四大主流平台的观看人群和内容风格,帮助医生精细准确触达目标受众。
1018人浏览2025.07.11

医药医疗 抖音医生科普避坑指南:这些红线千万别踩!
“明明讲的是正经医学知识,为什么平台总判定违规?”——这是很多医生在抖音做科普时的共同困惑。 事实上,医疗健康内容在短视频平台属于高敏感领域,稍有不慎就会被限流甚至封号。今天,我们就来拆解抖音的审核逻辑,告诉你哪些内容能讲,哪些千万不能碰。
1623人浏览2025.07.04


免费获取项目报价方案
我们会在24小时内联系您,并提供产品咨询和项目报价